image
China · Beijing | 中国 · 北京

媒体中心

MEDIA CENTER

媒体中心

能源市场化改革迎“窗口期” 隐性垄断或须警惕
来源:本站    时间:2019-07-08    浏览:886


      随着油气改革稳步推进,“煤电联动”成难啃的硬骨头,“中间环节”成天然气、电价改革的关键,专家指出,目前是大力推进天然气、电力价格市场化的重要“窗口期”,改革中要警惕产生新的隐性垄断,不要让市场化改革打折扣。

      推进成品油、天然气、电力等能源价格市场化,是十八大以来中央深化改革的重要措施。随着油气改革稳步推进,“煤电联动”成难啃的硬骨头,“中间环节”成天然气、电价改革的关键,专家指出,目前是大力推进天然气、电力价格市场化的重要“窗口期”,改革中要警惕产生新的隐性垄断,不要让市场化改革打折扣。

      油气改革稳步推进 电价改革仍为棘手的难题

      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市场决定价格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提出加快推进包括成品油、天然气和电力等能源价格市场化。

      对外经贸大学教授董秀成认为,近年来的改革历程表明,我国的成品油定价是逐渐趋向于市场化的,其一,调价周期逐渐缩短;其二,挂靠油种的代表性进一步增强;其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国家发展改革委不再利用行政手段干预根据国际原油价格测算出来的成品油价格,完全以测算值为准,不进行公布前的人为调整。

      业界认为,成品油和天然气目前的改革进展相对顺利,在部分专家看来,尤其成品油的改革方向逐步成形,后期的难度不大,而天然气市场化改革预计也会顺利推开,但电力领域的后期改革最为棘手。

      厦门大学教授林伯强介绍,电力领域改革之所以棘手,源于受众差异,基础差异和市场主体差异。成品油市场化的程度相对较高,各主体的竞争大,天然气改革尽管目前正在推进,但总体上相比电力领域,其市场化的起点和程度都更高。在成品油领域,国企、民企、外资也都参与,而电力领域主导的主要是国企,市场化改革必须和国企改革有机结合。

      在电价改革领域,“市场煤、计划电”矛盾由来已久,体现在为了平衡煤电矛盾而生的“煤电联动”成了难啃的硬骨头,现实中煤电联动难以及时或足额调整。2018年初,四家央企电力集团联名向相关部委提交电煤保供形势严峻的报告,这背后正是煤价高企下,煤电联动并未启动,发电企业亏损,而煤炭企业不愿低价向电力企业供煤。

“中间环节”成天然气、电价改革的关键

     《意见》提出,要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总体思路,推进电力、天然气等能源价格改革,促进市场主体多元化竞争,稳妥推进处理和逐步减少交叉补贴,还原能源商品属性。专家认为要加快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公司设立,同时吸收电力市场化改革中的经验和教训。

      确保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公司的中立地位。“一方面在顶层设计中必须建立清晰的商业模式,进一步明确管网公司的中立地位,保证其开放性和独立性。”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景春梅说,未来管网公司将继承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的管道资产,但股权结构应更多元化,尤其是发挥社会资本的力量,除了利用市场化力量来解决未来管道公司建设资金缺口外,多元化的股权结构也有助于真正保持管道公司的独立性。

      电网公司尚不是真正的独立第三方。景春梅说,我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先后推进厂网分离、网输分离,但实际上网售未完全分离。在输配电环节,电网公司不是真正的独立第三方,导致电网不能真正做到向其他配售电主体无歧视公平开放,致使改革效果大打折扣。

改革中行政手段退而又进症结待解

      部分专家认为,目前的环境是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窗口期”。比如在电力领域,一方面电力产能过剩,市场价格降低的趋势较明显。“在降价趋势环境中推进市场化的难度肯定比在涨价环境中推进的难度要低得多。”林伯强说。

      政府调节的比重增加。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副总经理付少华说,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近年遇到新问题,2017年出现“气荒”后,上下游企业开始联手保供,政府调节的比重大幅增加。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在保供实践中,上下游企业开始在政府的安排和协调下签订线下协议,但新的问题是线下协议无法完整履行,保障手段也无法严格执行,导致上下游的供需错配,出现如2018年暖冬的环境下,上游LNG船不能进港卸货,也无法转卖,被迫“漂在海上”,导致多方利益受损的状况。

      业内专家认为,后期需尽快在保持中立、明确模式的基础上组建管网公司。一方面是打开油气领域市场化改革的突破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油气市场化改革的推进。“特别是近几年,油气的消费高增长还在持续,但管网、接收站的投资并未完全同步,尽快给市场明确预期,有助于尽快明确建设主体责任,弥补管网设施的建设不足。”景春梅认为。

      包括林伯强等在内的专家认为,和成品油的市场类似,电力领域目前发电能力过剩,但预计这一状况不会持久。“此前一些地方还出现光伏弃电的现象,表明火电、水电及新能源发电等产出已经过剩,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电力消费仍在高速增长,2018年的增速在8%以上。”林伯强说,如果在改革预期不明朗的环境下,企业新增投资放缓,或许过一段时间,当前的过剩环境很可能演变成供不应求的环境。

      业界专家看来,后期电力油气市场化改革中也需加快配套领域的改革,为整体的改革提供保障。“比如伴随中游管网的改革,上下游比如采矿权、探矿权等也要加快改革。”景春梅说,当前上游的探矿权还较集中,打破垄断,形成多元竞争的市场格局,有助于增加供给,降本提效,更好保障能源安全。


本文来源:经济参考报

本文作者:孙清清 陈云富 白涌泉 任会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