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China · Beijing | 中国 · 北京

媒体中心

MEDIA CENTER

媒体中心

万字实录,精彩!李雅兰:管网独立背景下国内市场主体的应对策略
来源:本站    时间:2019-08-02    浏览:912

国际燃气联盟(IGU)2021-2024年任期主席、IGU现任副主席、中国城市燃气协会执行理事长李雅兰在第二届陆家嘴“能源+金融”讲坛上的发言实录。

 

非常高兴接受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邀请来参加这个研讨会,通过刚才主持人的介绍,我今天更想以中国城市燃气协会执行理事长的身份来跟大家交流。因为现在我们这个行业处在一个重大的变革期,我觉得媒体很关心,上游很关心,下游也很关心。我们作为业内人士,大家都非常愿意探讨一下现在中国天然气发展下一步的路到底怎么来走,所以我也想借这个机会,把我的一些想法跟大家交流一下。

 

今天我不知道在这里的各位方便不方便做一个小调查,我想分三类,一是你作为上游行业的参与者?还是下游的?或者是媒体的?然后我们再做一个可能其他类的。

 

一、中国天然气行业发展面临的五大痛点

 

今天这个题目是"管网独立下的天然气发展机遇和挑战",我想从全行业的背景来说,就目前中国天然气行业发展的痛点说起,对中国现在天然气行业发展当中的痛点分析。

 

第一个痛点,大家一直都在关心,中国的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这么高,中国的天然气供应到底安全吗?这是大家一直在问的问题。


我想应该从几个角度来说,一是从全球的天然气资源来说,按照相关专业部门的预测,天然气可以使用两百年以上。随着我们技术的进步,随着我们勘探开发的深入,这样一个预测可能使用的时间还会更长。另一方面,从资源分配的角度来说,大家都觉得大部分天然气都在中东。但是从天然气的分布来说,应该说范围更加的广泛,包括中东地区、北美地区、俄罗斯、中亚、非洲、大洋洲,包括我们的邻居东南亚地区,天然气资源分布也是非常广泛的。从安全和不安全的角度,资源这么多,跟中国关系怎么样,确实有跟我们关系紧张的,但确实有很多资源国跟中国的关系很紧密。

 

从运输方式来说,可以通过管道运输,像我们的邻居俄罗斯有大量的天然气,且俄罗斯东部西伯利亚地区有非常丰厚的天然气资源,这些资源可以通过管道来运输,包括中亚也可以通过管道来运输。因为它的运输形式的多样性,安全的担忧其实不会那么大。


另外从国内的资源来说,刚才张局长做了介绍,其实中国的天然气资源应该说还是非常丰富的,但是我们的探明率并不是特别高,未动用的储量还是非常低的,我们页岩气和煤层气利用率更低一些。我们从很远的地方把天然气,比如说澳大利亚,开采出来液化,液化完了通过船运到我们这里之后再把它气化,这样一个过程跟我们自己产的天然气成本不会差的特别多。因为我们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但是我们的市场不开放,竞争不充分,所以我们作为天然气的一个资源大国,我们并没有成为一个天然气的产量大国,所以我觉得如果我们中国的油气企业,当然不仅仅是三桶油,能够更多的去国外寻找,多去开发这种份额,包括多勘探开发自己的国产气,多利用一些各种各样的社会资源、社会资金来发展我们天然气的资源,应该说我们国家的安全不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

 

第二个痛点,是储气能力不足的问题,应该说中国的天然气整体的储气能力量比较小,17-18年北方出现大范围的天然气紧张,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中亚的管线出问题了,互联互通不够了,归根到底是我们的储气能力不足的问题。


国家发改委出台了一个产供储销体系的建设,总结一下这个产供储销体系的建设,其实最主要的是上游你要建10%的储量,下游建5%,地方政府要建3%。这里抓住了我们国家天然气发展最关键的一个点,来推动我们储气能力的建设。国外来说,各个国家的天然气储气能力建设是非常广的,这里不细说了。

应该说我们的储气能力建设,其实也跟我们国家的上游资源垄断有非常严重的关系。因为资源,尤其是地下储气库,都在上游手里面。如果他们的开发动力不足,其他的投资主体也进不去,其他的资金也进不去,也造成了我们天然气的储气能力不足。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国家政策体系上的原因,在天然气储气这个环节,认为是市场化的环节,但是实际上目前是没有运作起来的,所以这是痛点二。

 

痛点三,现在上游企业利用资源的垄断优势,强势进入下游市场,给我们整个行业造成了一个比较大的恐慌。


我觉得这个是一个目前大家都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我作为城市燃气行业的一个协会的负责人,各个地方企业也向我们反映了很多类似这样的问题,有很多他们为难的地方。但我们国家天然气的上游资源处在一个高集中度、高垄断的状况,大约95%的天然气都是由三桶油来供应的。在这个时候认为市场不够大,要进入到下游来,他们也有一些他们的理由。如果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遇到了一些比较难过去的槛,他们认为整个产业链利益分配的不合理,上游利益分配的少,下游利益分配的多,所以提出来要以资源换市场,以气源换股权,并且要求通过直供的形式,来从下游的企业里面把大用户、把电厂拿走,这样一个情况到底合理不合理呢?我想从几个方面来说,一是我想应该是产业链里各有各的职责,各有各的任务、各有各的长项,应该各司其职,上游企业进入下游有点大材小用。

 

因为上游企业确实门槛比较高,而且我们国家的上游企业都是很优秀的上游企业,他们应该更多的完成好国家赋予他们资源勘探开发的责任,应该更多的去国外找资源,国内开发我们的天然气资源,但是我们的下游企业是什么情况呢?下游企业据不完全统计有三千多家企业,这三千多家企业有地方企业,有很多民营企业,绝大部分都是一些中小企业。其实我们国家也在提倡发展各种各样的所有制经济。在这个领域里面既然已经有了很多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在做,是不是应该给他们留有一定的生存的空间?三桶油确实实力比较强,资金比较充足,拥有国际一流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到下游来确实有点大材小用了。

 

上游企业希望进入下游市场的目的,是为了用下游的收益来弥补上游的亏损。一些做得比较好的上市城市燃气企业的利润率水平,比如说上市的华润、中华煤气、新奥、中国燃气,他们都是上市公司,大家可以从年报里来看他们的数字。如果按照国家发改委给他们确定的有效资产收益率的角度来衡量,他们的收益率水平高的在8、9,不超过10的水平。低的大概是5、6、7的水平。从利润总额的角度来说,有些中华煤气利润比较高的大概是八九十亿,当然他还有其他的收益。华润燃气是50多亿的利润,新奥燃气是40多亿。某个大公司旗下实际上也有城市燃气企业,它的利润率水平到底是什么水平?如果纯粹计算城市燃气这部分,按照国家发改委计算口径来算,利润水平是5-6,实际上这个利润水平是不高的,在这种利润不高的情况下怎么去弥补上游?城市燃气下游的利润都是由地方政府来核定的。任何一个地方政府也不会允许在他的范围之内的公用事业企业有超额利润。一旦有了超额利润,政府一定会把它的价格调整下来。从操作的角度,下游不可能有超额利润,就不可能去弥补上游的利润。不光从它的利润率角度、利润总额的角度,从政策的角度,用下游来弥补上游的利润也是不可能的。

 

我们再看一下提到的直供的问题。当然我们说的直供,我觉得有些歧义,比如说某一个电厂在一条线上,顺路有中石油、中石化或者中海油的管线供应。我说的直供是已经建好了完整的城市燃气供应体系,有非常好运营的情况下,这样的直供我们是反对的。我们有几个理由,第一,我们国家的定价机制跟国外是不一样的,国外的定价,大用户是很便宜的,用气量少的用户是很贵的,但是在中国的定价机制是完全不一样的。中国的定价机制是要把我们成本最高的这一部分,也就是说民用的,这部分的用户实际上价格定的非常低,成本高定的价格低,一定要由别人替他来补偿。其实有一个交叉补贴的问题。这个价格机制我觉得不是任何一个燃气企业定的,也不是一个地方政府发改委定的,实际上这是我们国家现在存在的整个定价机制的基础,在这样的定价机制下,如果上游把成本低、价格合理的这部分都拿走了,下游企业我想他实际上无法生存的,这是一个我们反对直供的理由。

 

第二个理由是关于安全问题,因为如果已经建好的一个整体的城市网络体系,因为规划的时候既考虑了大用户,也考虑了小用户,这里面整个体系都已经完善了,如果再把其中一部分大用户拿走了,原来的这套管网体系全部要变化,城市的安全谁来保?大用户的安全谁来保?整个城市管网体系的规划怎么来落实、维护?实际上如果直供之后,也会给下面的安全问题造成很大的隐患。

 

我想这个直供问题,上游企业可能他们的想法很清楚,就是要肢解下游企业,认为三千家不够多,让它变得更碎更小,这样上游可能会觉得他更有话语权,有更多的能按照他的想法来进行市场规则的确定。我觉得实际的目的是想肢解下游企业,我想下游的企业开发出来的这些市场,他们也不会轻易的拱手让出去,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可能会是一场混战。混战的结果有可能上游赢,上游赢的结果,下游更散,更没有规模、效率。我们的天然气可能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是一个供大于求的时候,到那个时候谁来开发这个市场?谁有能力再把这个市场做起来?站在整个产业链的角度来说,我们应该和谐共处。

 

第四个痛点,关于这个价格机制,我们没有形成一个完整顺畅的天然气价格体系。因为整个天然气产业链比较长,我们有一段是国家定价,有一段是市场定价,一段又变成国家定价,一段又变成市场定价,到末端是政府定价,这样的价格机制下,在发展当中遇到上下游打架问题是必然的。因为这样一个体系不完整。


从管理理念的角度来说,国家定价考虑的是这个行业的发展,市场化的问题。到了下游再定价的时候,由地方政府来定,他更多想的是当地的CPI的问题,当地的财政承受能力、当地民生保障问题,所以两个模式和出发点是完全不一样的。


从价格确定的方式来说,在国家层面定价,基本上由政府确定了,最后就可以执行了。但是到了下游这个层面再确定的时候,不仅要政府同意,还要有一个听证会的程序,两个不可能同时间的、同幅度的、同频率的来进行调价,所以这也是造成我们现在在价格上一直达不成一致,大家的想法无法统一的问题。我们也遇到过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上游涨价之后,下游听证会要排时间,你得请代表,你得去做工作,很长的时间,一个听证会至少最快的半年,多则一年多的时间。所以这样一个不同步,也造成了我们整个走的过程当中时不常就变成的一个堵点。

由于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的不同,造成了我们产业链里面一段放开、一段管制,价格传导顺畅,上下游之间的顺价机制没有完全形成,所以造成了上下游之间的对立越来越严重。表面上看,好象这是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其实更多的是上游企业和各个地方发改委之间的这样一个矛盾,是整个天然气价格管理体系不统一的问题,这个对我们整个天然气行业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痛点五,成立国家管网公司只是靴子落地的问题,刚才张局长表示了,已经落地了。我们也看了一下,从13、14年开始提出来要成立国家管网公司之后,这几年天然气管网建设的进度的情况。大家可以看出来,年增长量,除了17年有特殊情况,10年七千公里,11年五千公里,15年开始都是两三千公里。我们天然气管网建设进度非常的缓慢。一方面相当于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另外它的互联互通能力肯定也不足,这样一个影响交织之后,实际上制约了我们这个行业的发展。

 

大家都知道我们做基础设施的,我们一般要提倡基础设施要先行,基础设施要提前一点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要适当的留有余度。我们现在没有提前,也没有余度,是大大拖了整个天然气行业发展的后腿,所以我们特别呼吁尽快成立国家管网公司。

另外按照目前的建设进度,跟我们国家确定的“十三五”天然气规划差距比较大。刚才那张表显示了我们天然气管网建设,今年与明年,每年必须建设一万多公路管网,才能完成我们的天然气规划,大家想想根本是不可能的。天然气管网建设完不成"十三五"规划是个必然的结果。当然,这样一个建设进度,也使我们跟国际上天然气管网建设进度比差距比较大,我们相当于美国的七分之一、全球的二分之一。非洲很多国家实际上没有天然气的需求,把那些算进去,我们才相当于它的二分之一,但是别忘了我们是一个基础设施建设的强国。

 

当然管网建设进度慢,其中一个说法就是上游觉得国家管网要拿走了,拿走之后他们建了没用,将来都会吃亏。但是我觉得大家可能都知道,国家管网公司成立之后,三桶油是他们股东,作为股东他实际上要分红的,这块他是不可能没有收益的。天然气拿走了之后,他没有这块的收益了,这应该是个伪命题。

 

二、国家管网公司成立后的五个关注点

 

我想说的第二方面,国家管网公司成立后的几个关注点。我觉得这个题大家研究的比较多了,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所包括很多专家,就这个问题提过很多研究报告,表达过很多想法。国家管网公司成立是国家的大事,从操作的角度我们更多的关注它的结果,或者说在这个过程当中怎么来能够平稳过渡。


我认为有五个关注点。


第一个关注点是关于平稳过渡的问题,因为国家管网公司成立之后,毕竟是增加了一个环节,增加了一个环节之后,合同过去下游企业签合同,是跟上游一家来签,有可能将来我们变成跟上游签,还要跟中间的管道签,在这个过程当中主体多了,可能难度非常大。主体多了之后,历史的问题、新的问题怎么解决,可能这个过程中会有特别复杂的难点问题,就跟现在上下游之间价格很难谈拢,还要政府部门出来协调,我们觉得过渡期需要有一个强力的主导者。另一方面,我觉得国家管网公司成立,大方向是非常好的,但是我觉得大家一定要有这样一个心理准备,就是过程可能会非常的痛苦。

 

第二个关注点,国家管网公司成之后,关于调峰的责任和保供的责任各自怎么来划分的问题。过去从行业规范的角度,在国家没出台产供储销体系这样一个规定之前,确定季调峰由上游来负责,小时调峰由下游来负责。从保供来说各自也有各自的职责,这都是在以前的规则下确定的。现在如果国家管网公司成立之后,我想这个主体可能会比较多,比如说有上游的事,有国家管网公司的事,可能中间还会有些地方还有省网公司,再加上下游企业,这个关系怎么来协调?谁在这个里面承担多少责任?在哪个时间段承担责任?可能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第三个关注点,国家主干网的建设进度问题。我们确实特别希望国家管网公司成立之后能够统筹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标准,让我们尽快的把基础设施的短板补上,这个过程是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快?或者像刚才张局长给我们的那张图片,像总书记提的,集中资源、提高效率,这个目标达不达得到?可能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拭目以待的问题,因为我们大家都希望它尽快的建成之后,来把这个短板消除。但是这个过程当中,一方面是它的统一规划问题,另一方面是它的技术建设进度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它能不能更多的吸引社会资本、吸引社会资金来参与它的建设,同时让它的建设成本更低。因为国家管网公司一家成立之后,我们不像三桶油的时候可能有成本的比较,现在变成一家,管网成本的高低,我也具体管过工程建设,建设成本高低可塑性非常强,我们都希望有一个低成本的费用。我们既期待它发展快,更期待它发展好。

 

第四个关注点,做大上游资源的增量问题,也就是国家改革提出来的X+1+X里面的第一个X,其实不应该叫X,应该加1+N+X,可能更加合理,N反正大于1。


其实我们特别关心把管网资源剥离出去,上游是不是能够把这块的资源增量做大。不管是国内开发、国外开发,利用新技术,把我们整个市场的蛋糕做大。做大我们的蛋糕就是国家提出来供给侧改革的目标,能否达到这样一个目标,确实我们在看,一方面看国家是不是下决心,能够从现有的三桶油里面拿出一部分优质资源来,让其他社会资本来介入。其实大家都说美国页岩气发展的奇迹,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百花齐放,很多的投资主体在参加,我们国家为什么做不到,就是因为这个N太小了。如果变成百花齐放,他们有资金、有实力、有意愿去投资这样一些天然气,因为发展天然气是我们国家的国策,是我们国家要提高能源结构,完成我们巴黎协定的这些目标要求,这些大目标都是正确的。一方面看国家的决心,是不是能多拿出一些区块来,第二个还要看三桶油,是不是真正的能够提高认识,把精力放在他该做的事情上,不要把精力放在跟下游抢市场上来。如果集中精力,三桶油实力非常强,技术上肯定有能力做好这些工作。

 

第五个关注点,对下游来说,我觉得其实挑战更大。我们三千多家企业,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要面对三桶油、国家管网公司,要去跟他们谈,对下游来说真的是非常难,一方面是你的谈判地位不匹配是必然的,但是你的能力做不做得到跟他们去谈,能够坐在谈判桌上是很难的情况。下游的中小企业你们要提前做好准备,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哪怕先开始学习。因为确实现在是什么样的谈法我也不知道,我也没法给大家一个很清楚的表格说第一第二是什么,我们现在都在学习过程当中,可能对中小企业学习起来难度更大。


另外一个,下游企业能不能真正享受到自由选择上游气源的权利。国家成立管网公司初衷是非常好的,也是让下游自由选择,但是国际上供大于求,国内供不应求的时候,这个选择权有没有用?我觉得很难说,因为确实管网设施你很难有,LNG接受站的基础设施也很难说,所以是不是我们这个下游的选择权实际上是一个带引号的,实际上这个权利是很难拿到的。但是我觉得这应该是过程当中,我还有一个身份,是国际燃气联盟的后任主席。其实在全球来说,天然气资源真的是供大于求,天然气的各种分析报告给我们展示出来的价格都是一个很平稳的状态。在这种时候,如果我们有更多的企业能够走出去,能够拿到更好的资源来,可能对整个我们国家的发展会更加有利一些。

 

三、两个建议

 

最后我谈两点建议。


一个建议,其实我特别希望我们行业和谐共处,中国天然气发展的空间足够大,我们现在问题当然也很多,现在行业处在一个爬坡上山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如果上下游互相指责,如果上下游协调不好,我们总把我们自己的问题让各级政府来解决,实际上我觉得对谁都没有好处,可能我们行业会错失了这样一个发展的机会。


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上游去做大,专心致志做大你的资源增量,下游做大市场的增量,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整个产业发展起来。其实我在这个行业工作了30多年,有的时候我也特别想再参加这样一些论坛,也想把行业的真实情况给大家介绍出来。作为行业的从业者,作为一个国家积极要推动这个产业的一个从业人员,我觉得我们的任务应该是多做对行业发展有利事情,多说对行业发展有利的话,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我们自己的内部。如果上下游永远这样一个互相指责的过程,其实大家最后,我们可能这个蛋糕是做不大的,做不大的结果可能是发展不起来,发展不起来,我们谁也不能享受到行业发展的红利。刚才张局长介绍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非常好。第一个我的建议是和谐相处。

 

第二个建议,今天这个论坛叫能源与金融,我特别希望能够多发挥金融的作用,促进行业的发展,这个行业的发展应该很快,但是这两年现在这个情况下我确实有些悲观。但是总体来说我们处在一个发展期,发展会非常大、非常快。


在发展比较快的时候我们更多的需要金融的支持,金融的支持不仅仅是资金的支持,我们更多的希望利用金融的思维、金融的工具来促进这个行业的发展。在2024年的时候中国要举办世界能源大会,我们希望举办一个能源与金融论坛,继续研讨金融与能源的关系,希望促进上中下游,包括金融界、媒体界的朋友,我们共同努力,来促进中国天然气事业的发展,谢谢大家。

www.chinalng.cc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