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心
在3月份,国内疫情基本趋于稳定之时,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工复产,经济发展开始重新回到主题工作上来,三驾马车中的核心之一投资自然是重头戏。
随着各地纷纷发布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投资项目总额超过50万亿。
一时间,新基建成为最火关键词。
何谓新基建?
中国作为全球基建狂魔,旧基建便是传统中的铁路、公路、电网等传统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而新基建,则重点发力于科技段,面向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从50万亿投资清单中细分,新基建重点是七大板块:5G基建、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特高压、城际高铁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充电桩等。
当然,并不是说这50万亿新基建中就只有这七大板块,传统能源基础设施也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简单梳理了一下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点投资项目,这50万亿新基建中藏着新建或扩建接收站就多达24座,接收站投资规模超过2500亿!
一、各省分布: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从清单里看,这24座接收站分布并不均匀,各省份简直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由于岸线、航道等方面的限制因素,中国接收站逐步形成高度聚集的特点。
1、辽宁
很遗憾,东北的辽宁一座站都没有。
最早轰轰烈烈签约的几个项目,目前都没见到进一步的动作,包括:湖北能源与长联石油签约的辽宁营口LNG项目、百川能源的辽宁东戴河LNG项目等。
预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辽宁就只有中石油大连站这一座站坚守最后的坚强。
为什么辽宁没人去投资?不单纯是投资不过山海关。
大概更多是从产业格局出发的几方面原因吧。第一是东北三省的天然气消费相对而言并不大,第二是中俄东线去年底正式通气,东北三省的气源基本都得到解决,第三是辽宁相比南方运距相对较远,成本要高一点(俄罗斯LNG除外)。
2、河北
河北唯一一座是新天绿色能源(河北建投)刚刚拿到发改委批文的曹妃甸接收站项目,项目规模不小,达到1200万吨/年,如果按计划将会很快开工。曹妃甸一下就聚集了中石油与新天两座大站。
不过,太平洋油气与新天绿色合作的另一个项目却没在投资计划之中,那便是沧州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项目。
2019年底,这个项目完成了第一次环评公示,如今,岸线资源条件更好的曹妃甸已启动了,不知道这个沧州项目会不会如期推进。
3、天津
不知不觉,天津和曹妃甸成为京津冀地区乃至华北的重点保供来源。
不久之前,北京燃气顺利拿到了天津南港LNG应急储备项目批文,天津地界再添一座接收站。
天津从一出现,就是作为北京的海运码头而存在的,如今也为北京冬季保供而存在。想起一句话:“天津离天堂很远,离北京很近”。
除北京燃气南港项目外,中石化天津、中海油天津都在大规模扩建,当然,中海油这个将会纳入到国家管网中。
4、山东
山东也挺有意思。
山东本就是天然气消费主力区,但接收站只有中石化青岛这一座,主要原因还是山东天然气长输管线较为丰富,算是京津冀之外长输管线最密集的地区。
山东新投资建设的便是前段时间颇受关注的国家管网接收过来的龙口南山LNG接收站项目一期项目。
当然,山东的接收站布局远非如此,前文《100亿!中石油与韩国SK拿下威海接收站,山东开启接收站狂潮》提到过,据不完全统计,在山东沿海,至少有7座接收站拟建。
山东,国内这主力消费区的处女地即将被填满。
5、江苏
江苏新投资的两座站,一个是华电赣榆接收站,另一个是中海油滨海接收站。华电赣榆这个项目很多年前就开始推动了,不知是什么原因一直没有实质性动作,但如今来看是不是快要开工的节奏。
6、浙江
前面提到山东这处女地开启接收站狂潮,但与浙江以及广东两省相比,便是小巫见大巫了。
浙江一口气上马6个项目,有大有小,但很有特点,基本涵盖了各种类型投资方,包括中海油这种国家石油公司、浙能申能这种地方国资能源集团、杭州燃气嘉兴燃气这种地方燃气公司,还有新奥君安能源这种民营能源公司。
除了这6个项目外,浙江还有一系列筹备项目,尤其是正在推进中的舟山LNG登陆中心。
7、福建
福建这次也只有一个项目,漳州LNG接收站,这个项目也颇受关注,因为将来是要划转到国家管网公司的。
另外之前签约的莆田哈纳斯、中石油福清目前都还没有到建设阶段。
8、广东
广东一口气上马10座接收站,可谓接收站基建狂魔,连浙江都要自叹不如。
在深圳已被三大油塞满的情况下,广东接收站开始遍地开花,从东边的潮州汕头揭阳,一直到西边的茂名,均有投资方去布点。
广东,目前是未来也将继续是中国LNG接收能力最强的省份。
1998年,时任国家总理批示:“可考虑引进LNG的试点,先在广东试点”,自此开启了中国进口LNG的新篇章。
历时8年,2006年6月28日,广东LNG项目一期工程投产,投产仪式场面可谓空前盛大。
自此,中国进口LNG的大幕被徐徐拉开。
二十多年来,国内接收站江湖虽然没有查大师的小说般精彩,但也是有人来了,有人走了,有人还在要死不活的活着,从三桶油雄霸天下逐渐演变成民营、地方国资、央企多路入局“分庭抗礼”。既有合作无间的甜蜜畅快,也有相互嫌隙的恩怨情仇。
2019年1月,中海油防城港接收站投产,设计规模80万吨/年。8月,深圳燃气历时5年建设的LNG储备接收站也正式投产,设计规模40万吨/年。自此,中国已投产22座接收站,共计接卸能力已达9035万吨/年。
而在2020年50万亿新基建中这24座新建扩建接收站的接收能力就达到10130万吨/年。
更关键的是,这列入各省重点项目投资计划中的24个项目,不像那些单纯跟地方政府签个投资意向协议的项目,投资确定性要高得多。
预计,在2020年,还有至少8座在建及扩能接收站项目集中投产,不完全统计如下:
粗略统计这些新增的接卸能力就达到2355万吨/年,如果都能如期在2020年投运的话,2020年底中国接收站接卸能力超亿吨,达到11390万吨/年。
而未来,这24个新项目都落地的话,国内接收能力直接翻番,直接超越2亿吨/年!
随着新接收站的不断投产和天然气消费增速难以像17-18年般打鸡血,中国接收站的负荷率也将会逐步下行。
当然,这不是坏事,接收能力过剩,一方面保障能源安全,另一方面促成上游气源方多元化,保证“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油气体制改革能够更好的落地。
2020年6月12日,深圳燃气发了一个公告,深圳燃气由于在广东大鹏接收站占股10%,分得2019年1.51亿现金分红,换算过来,2019年大鹏接收站净赚超过15亿元!
这座站是中国第一座接收站,如今看来也是商业模式最成功的一座站,现在投运的其他接收站则情况迥异了,大鹏接收站这盈利能力未来可遇不可求也。
当然,随着油气改革深入和管网设施放开,应该还会有不差钱或者想捞笔钱的新玩家涌入到接收站的江湖里,只是刀剑无言侠客无情,能不能活下去得多思量。
从这个角度而言,未来如若这些油气设施过剩,则真正将迈入终端为王时代。
浮云苍狗烂柯泥,唯此醪糟诚不欺。
来源:天然气行业观察
www.chinal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