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心
2017年冬天,煤改气用气量增速过快,加之中缅管道气减量,居民供暖一度出现困难,天然气供应紧张现象引起社会关注,我国储气环节存在的问题随之暴露。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建成12座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仅占全国天然气年消费量的3.6%,储气水平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的15%。
3月6日,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在答记者关于供气紧张问时指出,天然气供给紧张暴露出我们在天然气产供销和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体制机制不足的问题,其中,储气能力不足是一个很大的短板。目前上海已经达到了15天左右的储气能力,发改委正在总结上海做法向全国推广,力争在短时间内做到各地都有10天左右的储气能力。同时,供气企业和产气企业也要保证有3到5天的储气能力。
在需求增长巨大的情况下,要解决供气紧张问题,需要加快海外拓展的步伐,为民企参与天然气勘探生产、管道和储罐建设运营创造良好条件。但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建立和发展天然气战略储备体系。
战略储气应对供气紧张
近几年,中国南北方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天然供气紧张”,作为二十多年业内专业人士,您认为造成这个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随着我国天然气生产、消费增长迅速,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未来扩大我国天然气覆盖面和提高天然气普及率,让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能共享天然气的清洁性,使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成为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经济理念的必然选择。 但同时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这是因为国内天然气市场体系还未完全建立,市场不能获得有效的调配。而且天然气战略储备发展相对滞后,难以保障天然气安全平稳供应。
过去十多年,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到2015年,我国用气人口数才占总人口的18%,还有80%多的人民群众不能享用到天然气,而新型城镇化对高效清洁的天然气需求将不断增长。据BP能源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底,中国天然气储备能力尚未达到100亿立方米,地下储气库和LNG有效储备总量仅为80亿立方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对于缓解供气紧张您有什么建议?建立和发展天然气战略储备需注意哪些问题?
根据国家规划,到“十三五”末,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将达到10%,而目前还不足5%,巨大的需求增长意味着供气紧张还可能出现。
要解决供气紧张问题,在国内气源生产增量不足的情况下,需要加快海外拓展的步伐;同时还需理顺国内市场供需关系,为民营企业参与天然气的勘探生产、管道和储罐建设运营创造良好的条件。但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建立和发展天然气战略储备体系。
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出发,可参照国家石油战略储备模式,统筹考虑,尽快建成一定规模的国家天然气战略储备,形成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相结合的天然气储备体系,鼓励各种投资主体参与天然气储备设施建设。并且完善气源供应通道,重视多方向国外管道气及进口LNG等多气源“准储备”方式。
国家有必要大力推动天然气储备建设,在此基础上,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实际的天然气战略储备管理模式,比如成立国家天然气储备中心,负责国家天然气储备基地规划、建设和管理,承担天然气战略储备收储、动用任务。同时,发挥储气库的商业和金融功能,逐步放开价格管制,建成储气服务交易市场和天然气现货、期货交易市场。
(文章来源:财新网)
www.chinal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