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心
资本本身是逐利的,对于任何企业都适用,即使国有企业也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政治使命。2018年,国家重点推进“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工程”,而这产、供、储、销均存在巨大市场机会,尤其是天然气行业短板——“储”方面有着更大发展前景。
2018年4月27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储气设施建设和完善储气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机制的意见》,着力解决我国天然气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加快补足储气能力短板,明确政府、供气企业、城镇燃气企业等相关各方的储气调峰责任与义务。意见提出“到2020年,供气企业要拥有不低于其合同年销售量10%的储气能力;城镇燃气企业要形成不低于其年用气量5%的储气能力;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至少形成不低于保障本行政区域日均3天需求量的储气能力。”
早在2014年,国家发改委2014年第8号令《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办法》,对储气能力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供气企业要达到年销售量10%,地方政府要满足3天日均消费量。但至今各地方基本不具备日均3天用气量的储气能力。一方面由于行业增速回落,另外最主要原因为“储气设施投资大,且没有有效的投资回收途径”。
解决投资回收途径需要储气调峰服务市场机制,新机制包括“自建、合建、租赁、购买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履行储气责任;坚持储气服务和调峰气量市场化定价;坚持储气调峰成本合理疏导”。强调成本合理疏导,坚持市场化的定价,这给观望的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
对于持币待投资,尤其是新介入天然气行业的后来者,如何规避已有巨头的先天优势,在行业细分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建设“储气调峰设施”看似是一条捷径,毕竟是千亿级的市场规模。具体包括:地下储气库扩容改造、LNG接收站储气能力建设、地方和城镇燃气企业储气能力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
以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为例,2018年全国将“加快油气主干管网、区域性支线管网和配气管网建设,完善LNG接收站布局和配套外输管道。增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企业管网互联互通,实现应联尽联、应通尽通。”应联尽联、应通尽通的目标可见全国管网一盘棋的迫切程度。
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地下储气库、LNG接收站、LNG及CNG储气库将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尤其是LNG储罐、LNG运输槽车及专用船舶、低温管材及备件等周边也将连带受益。
投资有风险,目前来看“意见”还只是纲领性文件,储气调峰市场化运营还需要配套政策落地。
(文章来源:油气观察)